Read Something:《時尚受害者:時裝工業奪命圖鑑史》艾利森.馬修.戴維/著

《時尚受害者:時裝工業奪命圖鑑史》艾利森.馬修.戴維/著

《時尚受害者:時裝工業奪命圖鑑史》是一本不簡單也不太難的讀物。

相比需要高度思考與反芻的《身體的身體:歐洲近代早期服飾觀念史》,閱覽這本書大約只會花費2個小時閱讀時間(如果你是個愛讀書又有點空閒的人)但資訊量卻一丁點都不嫌少。不過,它的英文原名《Fashion Victims: The Dangers of Dress Past and Present》或許更能表述作者艾利森.馬修.戴維嘗試描繪的內容—說實在,繁體中文版的圖片其實不太多、也不大張,更別提它佛心一般的價格(原文版精裝要價上千,繁體中文版才499元)印刷品質就別太期待了(但做為資料讀物還是及格的)



艾利森.馬修.戴維為加拿大瑞爾森時尚學院(Ryerson School of Fashion)的副教授,專業為時尚藝術史。根據瑞爾森網站上的介紹,「時尚被害者」似乎是她長期研究與探討的學術課題,因此,如同《身體的身體》,這本書同樣可說是集作者多年出版論文之大全之外、亦促成艾利森.馬修.戴維與大力支持此專題研究的巴塔鞋履博物館(Bata Shoe Museum)合作,在2017年策劃了一場同名展覽《時尚被害者:19世紀服飾的歡愉與險惡(Fashion Victims: The Pleasures and Perils of Dress in the 19th Century,展出時間至2018年4月)》

《時尚受害者》關注的,並非現今主流時尚媒體嘲諷的那些過時流行與其穿著者,而是身受不健康或不環保、甚至蘊含劇毒等「追求美麗手段」傷害的「被害者」

舉幾個最簡單的例子:擠壓胸腹、導致身體與骨骼嚴重變形的束腹、裙撐、纏足;造成生產工匠身體病變的劇毒染劑;致使動物滅絕的皮草……等等,簡而言之,就是在探討人類因為身份、地位、性吸引力等慾望驅使而追求各種稀奇古怪的「美麗」、卻因為無知而招來致命危機的歷史。

不過,本書沒有將焦點著重於一般較受矚目的性別壓迫、身體輪廓、以及服飾三者之間的關係—雖然導讀略有此意味(甚至隱約有點批判奇裝異服的語感)更關注知識與技術造成的健康與環境遺憾。

好比全書分為7個章節:染病的服裝、有毒的工藝技術、有毒的顏彩、危險染料、纏住勒死、煽動的布料、爆炸的假貨

其中,「染病的服裝」講述在衛生條件與清潔知識低落的年代,寄生蟲如蝨子、病毒如霍亂與天花,如何透過服飾擴散、甚至長存2個世紀:

「1812年拿破崙從俄國撤退時,手下成千上萬的軍隊開始發燒,路上行徑維爾紐斯,抵達該城的2萬5千名士兵,據信只有3千人存活下來。利用現代DNA分析技術以及古微生物學,一群考古學家和流行病史學家證實了這些士兵的牙髓中有斑疹傷寒與戰壕熱。儘管有許多士兵死於單純的寒冷與飢餓,但採樣檢驗的士兵當中,有將近三分之一都感染了這些蝨子傳播的疾病,原本已經很虛弱的士兵就此死去……考古團隊特別留意篩出墓地土壤中的小蟲子……結果顯示這些遺體在經過兩個世紀以後,仍然帶有疾病。」

書內附圖:
幽默的法國人將蝨子視為幸運的象徵。
因此,插畫描述女子與擔任軍官的情人過夜後,
在內衣裡發現情人身上的一隻蝨子,
為此大感幸運。

以及小姐、夫人們美麗拖曳的長尾裙掃過19世紀充滿泥濘、馬糞、嘔吐物、腐爛蔬果的街頭時,如何成為藏污納垢的移動傳染源;還有可憐的首相女兒,因為裁縫店將縫紉工作外包給貧窮的女工,這位可憐的女人偷偷將溫暖的羊毛裙裁片蓋在感染天花的丈夫身上取暖,導致另外一位可憐的姑娘在婚禮前夕香消玉損的軼聞。

有毒的工藝技術、有毒的顏彩、危險染料則在探討工業與化學革命如何帶來新的技術、卻又同時損害人們的健康。作者在章節中指出,許多新的化學染劑暗藏劇毒,可由於19世紀的社會階級分明、再加上教育不普及,造成諸多可以避免的意外事故,例如:

18至20世紀初的男帽需要使用汞(俗稱水銀)等化學藥劑促使皮毛「氈化」,雖然今日一般大眾都能了解汞的危險性,但當時無知的帽匠幾乎皆來自貧苦階級,未戴手套與防毒面罩的製作過程,為他們的身體帶來精神系統受損等難以復原的傷害。至於戴帽的紳士們,亦將自己英俊的腦袋暴露在未完全揮發的化學藥劑中,同樣難逃一劫。

左上圖為英國維多利亞與亞伯特博物館館藏,
由於這頂19世紀的帽子至今汞含量仍然過高,
必須真空包裝並打上「劇毒」的警示符號。

以及1850年代前後,於富裕女性之間流行的浪漫人造花頭飾,其染料有多麼致命:

「1861年11月20日,19歲的人造花匠瑪蒂達.蕭伊爾死於『意外』中毒,這名原本健康『好看』的年輕女子,替倫敦市中心的吉布朗先生工作,另外還有1百名員工。她負責『抖鬆』人造葉片,替葉片刷上一種迷人的綠色粉末,她每一次呼吸;每一回用手拿東西吃,都會吸收伊些粉末,這種色澤鮮艷的綠色粉末用在染製衣服與髮飾……其顏色是利用混合銅與劇毒的三氧化二砷、也就是俗稱的砒霜所製成的……」

流行於19世紀中期的人造頭花,
其染料暗藏俗稱砒霜的劇毒。
為了製造並穿著美麗且持久的翠綠色,
許多女工與貴婦們皆染上皮膚潰爛的疾病,
甚至,窮苦的女工因為長時間接觸而喪命。

其他毒衣物的例證還包含:用煤焦油染製的美麗紫色、苯胺染料暈染出的珊瑚色……不但會造成皮膚起疹、潰爛、甚至還會迅速致死。

浪漫的紫色後隱藏的危險亦不遑多讓。
長時間接觸可能造成全身皮疹或中毒死亡。

另外,作者也不忘了在後面三個章節—纏住勒死、煽動的布料、爆炸的假貨—探討工業革命除了帶來便利與新的職業,亦帶來磨合的傷害,例如:

穿著壘墜束腹與裙撐的女工不慎被捲入機械中喪命;芭蕾舞伶漂亮的薄紗蓬裙因為舞台聲光效果而葬身火海;拯救海龜與大象的賽璐璐卻因為易燃而造成爆炸……等等,可憐又可怕的事證,精彩卻令人不勝噓唏。

易燃的舞衣令美麗的芭蕾舞伶宛如撲火的小鳥,
其他試圖搶救她的女孩們一不小心也將難以倖免。

更多時尚受害者的故事,請收藏:

◆ 延伸閱讀 ◆


留言

+POPU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