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世界上最美麗的商店:BIBA與她的BIG BIBA

BIBA的創辦人兼設計師
芭芭拉.胡蘭妮姬。

這篇文章因為各種原因被拖拉了至少3個月,終於敲下句點的一瞬間、卻發現還有好多好多難以用言語形容的美好,實在無法塞入已經落落長的篇幅內。只能說,學海無涯,如果大家讀完之後感興趣,願意自己找找資料、讀讀書,讓明天變更好(?)

話題回到BIBA。

為什麼要寫一個僅僅存在10年、最後還以失敗收場的時尚品牌?

因為BIBA的存在代表了一個時代的崛起、一種消費型態的改變、一種嶄新的市場氛圍……可惜,或許是因為她實在太過年輕、或許是中文資料實在少得可憐,關於BIBA的文字,撇開各種內容農場錯誤百出的介紹,就連教科書或坊間的翻譯時尚史,幾乎都只有少少的一小段、甚至一行字。

基於書館的叛逆原則(?)我們決定要來寫一寫這個美的要死的品牌、以及她同樣美的要死的旗艦店BIG BIBA。

好了,進入正題。



如果說世界上有一間店,比誠品早了50年推廣「生活概念空間」或許非BIG BIBA莫屬。

BIG BIBA,1960年代高街時尚(High Street Fashion)品牌BIBA的第一間、亦是最後一間旗艦店。

這棟座落於倫敦肯辛頓區的1920年代建築,經過BIBA品牌創辦人芭芭拉.胡蘭妮姬(Barbara Hulanicki)與史蒂芬.費茲.西蒙(Stephen Fitz-Simon)精心打造後,不但徹底改變了當代品牌經營與零售市場的遊戲規則,更擁有「世界上最美麗的店舖」美譽。

BIBA的品牌創辦人兼設計師 芭芭拉.胡蘭妮姬 出生於1936年,二戰期間,跟隨擔任波蘭外交官的父親、以及家人遷居英國。就讀布萊頓藝術學院(Brighton College of Art,現為University of Brighton)時,她參加了《倫敦晚報(London Evening Standard)》的泳裝插畫競賽並獲獎,從此開啟自由接案插畫師的職業生涯、也認識當時擔任廣告業務員的丈夫史蒂芬.費茲.西蒙。

胡蘭妮姬當年投稿《倫敦晚報》泳裝競賽的圖稿。

時值年輕力量蓬勃發展的年代,時尚媒體亦迎向另一波轉折,作為廣告業務員,史蒂芬.費茲.西蒙認為時尚插畫很快將被日益普及的攝影技術取代,便鼓勵胡蘭妮姬將她長久以來對設計的興趣兌現。

1963年,兩人以胡蘭妮姬妹妹的乳名BIBA為名,成立了《BIBA的郵購精品(BIBA’s Postal Boutique)》,由胡蘭妮姬負責設計與生產、費茲.西蒙負責銷售運營。初期雖然只有少少的幾百件的業績,卻因為郵購業務收到訂單之後才會生產,兩人沒有壓貨的負擔、也得以推出許多嶄新的設計挑戰市場接受度。

芭芭拉.胡蘭妮姬與史蒂芬.費茲.西蒙,
拍攝於1960年左右。

不過,BIBA或許真的是時代的幸運兒,成立僅一年,夫妻兩人就迎來巨大的成功:

1964年5月,英國《每日鏡報(Daily Mirro)》頗具影響力的時尚編輯費莉瑟緹.葛林(Felicity Green)與BIBA合作,將知名女星碧姬.芭杜(Brigitte Bardot)穿著一套BIBA粉紅格紋綿無袖短洋裝、搭配同款頭巾的照片,置入一篇關於女性職場的專欄中。雙方原先預估銷量約為3千件,沒想到報導露出後,訂單如雪片般飛來,最終賣出1萬7千多件。

由1960年代當紅女明星碧姬.芭杜穿著的這套洋裝,
意外成為品牌首件爆款,
並為BIBA的傳說拉開序幕。

同年9月,兩人迅速地於倫敦肯辛頓區的艾畢頓路(Abingdon Road)開設了BIBA第一間實體店。

BIBA第一間實體店外觀。

胡蘭妮姬曾經回憶,開幕那天是週六早上10點,店內播放著震耳欲聾的搖滾樂,年輕女孩擠滿店內每個角落,大家安靜地試穿著同一件咖啡色細條紋洋裝:

「我在11點前賣光所有的衣服,當最後一件衣服售出時,仍然有許多人在外面排隊,期待再次補貨。」

1960是戰後復甦的年代、也是青世代與親世代衝突的時代。胡蘭妮姬曾經如此形容自己心目中的謬思是一群「由於物資匱乏的童年而擁有纖細的身軀,無須花費太多力氣就能令她們看起來光采動人。」的女孩

這些女孩們大多20歲至25歲,她們與自己務實的母親不同,甚至,她們希望自己看起來與母親不同。或許如同街頭次文化研究學者菲爾.寇韓的觀點,她們實際上體現兩種矛盾的欲求:一是試圖創造並宣告與親世代的不同、從雙親的羽翼下獨立;二是維護並延續來自親世代的記號。

女孩們們渴望擁有讓自己好看的服飾,而BIBA平實的價格與新穎的款式,恰恰好滿足了如此的嚮往。

刊登於報紙上的BIBA女裝廣告。

為此,BIBA的商品壓在當時英國一般年輕族群每週薪資可負擔的價格,並且精心打造郵購目錄與實體店舖形象:

他們啟用年輕女孩擔任模特兒與店員—其中一位據稱就是後來著名的美國時尚雜誌《VOGUE》的總編安娜.溫圖(Anna Wintour)—以胡蘭妮姬喜愛的維多利亞時代家具與古董妝點實體店空間;以大街上都能聽到的音量播放流行搖滾樂……曾有媒體戲稱,BIBA實體店與其說是服飾店,不如說是舞廳或夜店。


BIBA的店員們,據說照片中的雙胞胎在當時小有名氣,
大概類似如今日本雜誌的讀者模特兒吧?

不過,有趣的是,BIBA從不佈置櫥窗,僅僅透過女孩、裝潢、以及聲音,吸引好奇的路人駐足。甚至,他們利用逐漸普及的電視作為廣告,與60年代熱門搖滾音樂節目《各就各位!(Read, Steady, Go!)》合作,讓女孩們週五晚上看到節目、週六就可以在店裡買到衣服、當天晚上便能穿著新衣出門玩耍,某種程度上,與現在的快銷品牌概念不謀而合。

BIBA的運營方式將零售空間轉化為社交場合,不少女孩們甚至大老遠搭乘火車進城,只為了到BIBA購物。這些宛如小馬駒一般,裸露纖細長腿、擁有明亮臉龐、描繪了一雙娃娃大眼、穿著BIBA的女孩,據說在當時被暱稱為「嘟嘟鳥(Dudu Look,有的資料寫成Dudu Bird Look,不過嘟嘟鳥的英文拼寫應該為Dodo或,不確定是否為誤植)

不過,有趣的是,新穎的設計背後,其實隱藏了來自往日時光的影響。

胡蘭妮姬的設計,除了來自母親幼時縫製的服裝之外,還混雜了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的前拉斐爾派(Pre-Raphaelite Brotherhood)新藝術運動(Art Nouveau)以及裝飾主義(Art Deco)等風格。她不但大量使用黑色、金色、橄欖綠、桑葚紫、鐵鏽色等,被她自己戲稱為「姑婆色(Auntie Colours)」的色彩,更改變過去強調女性胸、腰、臀等上半身曲線的剪裁,將焦點放在裸露在外的修長雙腿與纖細窄小的手臂,但相比同時流行的瑪莉.關(Mary Quant)皮爾.卡登(Pierre Cardin)安德烈.庫雷熱(André Courrèges)等人的摩登風格,BIBA更加古典雅緻。



這系列或許是BIBA較廣為人知的商品型錄。
模特兒宛如洋娃娃一般的大眼與捲髮、
纖細扁平的少女身材,
混合了古典與摩登的服飾搭配。

1965年,BIBA的第二間實體店於肯辛頓區的教堂街(Church Street)19-21號開幕,緊接著他們又搬遷至肯辛頓高街(Kensington High Street)一處更大的店面, 並發行一系列更精緻的郵購目錄,以服務倫敦以外的顧客。

位於肯辛頓教堂街的第二間BIBA實體店外觀。
BIBA於肯辛頓高街實體店內裝潢。
BIBA實體店內絡繹不絕的客人。



藏家分享的1960年代晚期的BIBA型錄。

1970年,BIBA美妝系列正式發售,包含香水、眼影、口紅、指甲油等商品,包裝在精心設計的黑色與金色瓶罐中,並進駐英國大型時尚零售業者朵瑞絲.柏金斯(Dorothy Perkins)擴散至英國每一處角落、以及50多個不同國家。

美妝系列的選色延續BIBA一貫風格,採用咖啡色、李子紅、桑葚紫、桃花木、甚至黑色等闇黑色系,不少當時的搖滾音樂人,包含:盧.瑞德(Lou Reed)佛萊迪.默裘瑞(Freddie Mercury)等,皆為品牌忠實顧客。歌德教母蘇西.蘇(Siouxsie Sioux)甚至回憶,自己曾經瘋狂沉迷於紅色眼妝,只因為當發現BIBA那些鐵鏽色系眼影。


BIBA彩妝系列的形象廣告。
模特兒純真的模樣搭配濃厚的眼妝,
若不註明,
應該不少朋友會誤以為是安娜.蘇(Anna Sui)的廣告吧?
 BIBA彩妝專櫃的陳列架皆為專門設計。
BIBA彩妝系列的指甲油與眼影。
BIBA彩妝系列廣告。
可以窺見來自1920年代好萊塢的強烈影響。
蘇西.蘇的《Happy House》
意外地找不到她擦紅色眼影的照片(幾乎都是黑白照)

BIBA的風潮令實體店很快迎來每週至少10萬人次的來客量,因此,1973年,在朵瑞斯.柏金斯與風投公司英國場(British Land)資助下,胡蘭妮姬與費茲.西蒙接手位於肯辛頓高街99-119號一棟裝飾藝術風格的7層樓建築,開啟了BIBA最輝煌的時光。

這棟可追溯至1820年代的老建築,為1930年代戴瑞與湯姆斯百貨(Derry & Toms)的原址,1973年百貨歇業後,胡蘭妮姬與費茲.西蒙邀請建築師史蒂芬.湯瑪斯(Steven Thomas)與提姆.懷特摩爾(Tim Whitmore)從內裝空間、陳列道具、到商品包裝、甚至連收銀機都經過細膩規劃,成就1960年代倫敦著名光觀景點、以及世界上最美麗的商店。

戴瑞與湯姆斯百貨建築外觀。
戴瑞與湯姆斯百貨1930年代時期的內裝樣貌。
找到這張圖的部落格文章非常有意思,
是1970年為BIG BIBA設計所有標示圖像的插畫師
凱西亞.卡爾寇(Kasia Charko)架設,
除了一些精采的圖片之外,
還有她的個人回憶,
值得一讀。
BIG BIBA開幕廣告為一份報紙,
內容除了新品廣告之外,
還有詳盡且幽默的樓層介紹,
非常可愛。
最詳盡的圖片收錄於《WELCOME TO BIG BIBA》一書、
以及卡爾寇的部落格中。
BIG BIBA一樓以鏡子裝飾的特別訂製收銀機。
除了收銀機之外,還有同樣以鏡子包裹的電話亭、廣播喇叭、更衣間等設施。
據說,整棟BIG BIBA中,裝設了大大小小至少2萬面鏡子!
卡爾寇在部落格中回憶,
自己在開幕那天參觀人聲鼎沸的BIG BIBA時,
很快地意識到,每天清潔這些鏡子將會是一場浩大的工程。

BIG BIBA從1至7層各自擁有不同主題,各個主題之下又涵蓋不同部門,每個部門都由插畫師凱西亞.卡爾寇根據胡蘭妮姬的要求,繪製了不同的LOGO、商品吊牌、禮劵等識別標誌,光是兒童用品樓層,就分別有嬰幼兒、少女裝、孕婦裝等數種LOGO,而童裝的價格吊牌是一支甜筒、孕婦裝的價格吊牌則是英文字母P的輪廓。

卡爾寇為BIG BIBA各部門設計的LOGO與識別圖案,
由上至下、由左至右分別為:
男仕與男孩、彩虹餐館兒童版(出現在開幕畫報其中一格)
BIBA週邊專賣店、彩虹餐館、睡衣與內裝(Mistress Room)
食品、孕婦用品、女性保養品、童裝、頂樓花園、
彩虹餐館兒童版、少女裝、男性保養品、家用品、
童裝樓層價格吊牌。
位於男裝與男孩樓層的女性睡衣與內著部門價格吊牌,
《WELCOME TO BIG BIBA》書中附的書籤就是復刻它的模樣,
非常性感可愛。
 兒童用品樓層的各種價格吊牌。
由左至右分別為:
蘿莉塔、孕婦裝、童裝。
 兒童部門的禮劵。

樓層分佈以1樓為例,涵蓋:唱片、雜誌、文具、皮革製品、鞋靴、珠寶、針織衫與毛衣、T-shirt等櫃位。其中,T-shirt櫃位堪比如今的UNIQLO旗艦店,不僅有各種尺寸,還有高達24種顏色供顧客挑選。另外,1樓也包含了一間藝術與設計書店、一間專賣中國與土耳其等遠東舶來品的專賣店、一間鮮花店、以及一間BIBA紀念品專賣店。

位於一樓的藝術設計書店。
 BIBA紀念品店,
由胡蘭妮姬規劃、卡爾寇繪製,
商品包含:明信片、筆記本、文具、撲克牌、
甚至還有給男孩的畫報女郎著色畫!

卡爾寇部落格中分享的BIBA行事曆。
根據她的回憶,
開幕那天,
紀念品店排了長長的隊伍,
每位顧客似乎都想帶點紀念品,
以示到此一遊。

此外,BIG BIBA還首創在品牌旗艦店內設置食品與家用品部門,除了販售新鮮蔬果與麵包,還推出自有清潔用品,食品陳列櫃的設計更是精巧:他們根據胡蘭妮姬的愛犬製作了一頭巨大的大丹狗陳列狗食,同樣的,他們用巨大的康寶濃湯罐頭與焗豆罐頭分別陳列濃湯與焗豆罐頭。

巨大的狗食陳列架。
找資料時,看到藏家分享,
這個陳列架預估有200公分高。
胡蘭妮姬的愛犬,真的挺像的。
食品部門幾乎所有的陳列架都是根據商品特別訂製。
BIBA自有商品,圖片中由左至右為:
焗豆罐頭、鷹嘴豆、洗衣皂粉、卡芒貝爾芝士、維也納咖啡、橘子果醬。
BIG BIBA堪比哈洛茲百貨超市的食品部門,
據稱所有的生鮮蔬果都是由市場直送。
隨著BIG BIBA開幕而一同推出的自有品牌商品,
包含:酒、飲料、洗衣皂粉、肥皂、香水、筆記本、明信片等。
據說,洗衣皂粉為當時的明星商品。

兒童用品樓層更是夢幻:除了嬰幼兒裝與一般童裝,BIG BIBA還設置了被暱稱為蘿莉塔(Lolita)的少女裝、以及孕婦裝。另外設有一間西部荒野主題的兒童沙龍、一個唱盤造型的兒童唱片專櫃、一個巨大的史奴比與他的狗屋、一棟城堡兒童書店、一間設有紅色蘑菇桌椅的兒童咖啡店。重點是,所有建築都縮小成兒童尺寸,宛如一處童話王國。

BIBA童裝。
 BIBA親子裝廣告。
BIBA孕婦裝廣告,
堪稱最美的孕婦。
後方那隻巨大的兔子似乎是彼得兔。
可愛到融化的兒童咖啡廳。
城堡兒童書店,
據說這座城堡原先是龐克樂團性手槍(Sex Pistols)
的舞台場景。

其他如新創的男裝部門、飼養了天堂鳥的頂樓空中花園、宛如好萊塢黃金時代的傢飾部門、附設的美容沙龍、睡衣與內著部門……精采之處實在難以一一細數,不過,位於5樓的預約制餐廳,彩虹餐館(The Rainbow Restaurant)則BIG BIBA的另一處傳奇!

富麗堂皇的男仕鞋專櫃。
BIBA的男裝混合了1930年代至1950年代的西服輪廓與精工、
以及1960年代被暱稱為孔雀(Peacock)的軟摩登族偏好,
紳士卻陰柔、還略帶一點早期嬉皮的元素。
真的有天堂鳥的頂樓花園。
據說原先還想引進企鵝,
後來因為水土不服作罷。
同樣較廣為人知的一張廣告圖,
這是BIG BIBA的頂樓花園廣告。

彩虹餐館供應強調健康的傳統英式餐點與異國風味料理,亦是當時少數有蔬食選項的餐廳,但她最為人津津樂道的,除了宛如迪斯可舞廳、卻又是裝飾藝術風格彩虹燈天花板之外,就是眾星雲集的表演名單與貴賓名單。

美國搖滾樂團紐約娃娃樂團(New York Doll)是第一組在此演唱的樂團,據說這場遠渡重洋的表演,為後來英國的華麗搖滾帶來巨大影響;利伯洛斯(Liberace)將彩虹餐館做為英國粉絲俱樂部的聚會所;大衛.鮑伊(David Bowie)曾在此拍攝音樂錄影帶;伊吉.帕普(Iggy Pop)差一點點就要在這裡演出……BIBA甚至為了這個空間組建了一個搖擺舞樂團,名叫Manhattan Transfer。

彩虹餐館大致上維持了1930年代的裝潢風格,
但天花板則改為迷幻的彩虹燈光。

衛.鮑伊於彩虹餐館拍攝的音樂錄影帶《Blue Jean》
這棟建築幾經轉手,
內部空間似乎已經被拆租或拆售
彩虹餐館目前被改建為高級健身房
(天花板還留著,但燈被換成白色)
卡爾寇在部落格裡形容健身房看起來像1920年代的太空艙,
頗具幽默感。
彩虹餐館的菜單與酒單。
據說有些菜色與擺盤也頗具創意,
可惜當時沒有拍照打卡的習慣,
完全找不到照片。

因為這些精緻美妙,BIG BIBA被媒體喻為時尚的劇院(Theatre for Fashion)

卡爾寇回憶,開幕那天的BIG BIBA人滿為患,BIBA女孩們一進門就撲向那些全新的系列與限定商品;散客則驚奇於那些精美的裝潢與包裝;孩子們在兒童樓層自得其樂;主婦們則在食品樓層搶購BIBA洗衣皂粉……不多時,滿載而歸的女孩們提著大包小包,加入在臨窗沙發休息的男朋友,點上一支菸,愉快地分享戰利品。

這一切是如此美好,以至於人們幾乎無法預見,華美的外表之下,是驚人的開銷。胡蘭妮姬曾經表示,自己每次走入BIG BIBA都擔心這是最後一回,但她與費茲.西蒙仍然認為一切必須繼續堅持,所以,他們決定將百分之七十五的股份賣給朵瑞斯.柏金斯與服飾製造商丹尼斯.戴(Dennis Day)並成立BIBA有限公司,以維持品牌與實體店運營。

可惜愛情與夢想似乎是永恆不變的拉鋸,外部資金的進駐也帶來了分歧的意見。朵瑞斯.柏金斯於BIG BIBA開幕前一個月,被英國場收購,企業重組、以及股東過度介入品牌管理與設計創作很快地為BIBA帶來災難。胡蘭妮姬於自傳《From A to BIBA》中描述BIG BIBA被迫走樣的傷心過程:

BIG BIBA美麗昏黃的燈光被強制換成日光燈管;浪漫的部門名稱,例如:蘿莉塔、懷孕媽咪、美食廣場等,被改為少女、孕婦、日常食品廣場(原文為Groovy Food Hall)毛衣包裝袋被換成塑膠袋(原先為印著品牌LOGO的布袋)……其中,最令人感到不可饒恕的是,股東們竟然想把彩虹餐館的黑陶瓷杯換成拋棄式紙杯!

最終,胡蘭妮姬於1975年黯然退出BIBA,公司亦被關閉,其餘股東認為BIG BIBA的建築價值遠超過品牌,將BIBA出售給另一間與胡蘭妮姬毫無關係的公司,之後幾經轉手與復興都以失敗收場。

期間,胡蘭妮姬雖然多次與不同企業,例如:高街品牌TOPSHOP、以及連鎖超市ASDA合作推出聯名系列,但從未再次參與BIBA的設計貨運營工作,直到2009年英國佛雷澤百貨(House of Fraser)接手,並由公司內部設計團隊負責,推出一個迷你系列,才首次獲得空前成功。佛雷澤百貨於2014年與胡蘭妮姬簽約,邀請她再次回歸品牌,擔任BIBA系列的顧問,終於讓這個年輕又古老的品牌重見天日。

BIBA結束營業時,顧客瘋狂搶購的情景。
據說現場非常令人心碎,
所有的裝飾與陳列道具都低價出清,
整棟大樓幾乎被掏空。
佛雷澤百貨推出的BIBA系列。

不過,她最美好的時光,在如今快銷時尚與速食文化林立的2010年代,或許永遠無法再被複製、甚至重現了吧?

本篇文章內容大部份參考自:
《The BIBA Years: 1963 – 1975》


胡蘭妮姬的個人網站

凱西亞.卡爾寇的部落格

英國維多利亞與亞伯特博物館介紹

以及管理員私藏有的沒的資料(部份因為時代久遠,來源已遺失)

由胡蘭妮姬擔任顧問的新BIBA目前仍可於佛雷澤百貨網站購得。

真.1960年製BIBA,請洽ebay。

留言

張貼留言

+POPU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