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學與理性: 十九世紀至二十世紀女性服飾的風尚與功能性演變 III

延續《美學與理性: 十九世紀至二十世紀女性服飾的風尚與功能性演變 II》,本系列第三章、亦是最後一章,從十九世紀文青世界回到當時大部份富裕階層的視角,聊聊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相當於流行文化的新藝術運動;1920年代的野女孩時尚;還有可可.香奈兒與尚.帕圖的運動裝。

由於本系列文章的主軸為介紹十九世紀至二十世紀女性服飾的風尚演變、以及其與功能性之間相互消長的關係。與其說探討、不如說是概述,難免無法盡述所有枝微末節,但回溯第一章開頭所述:

歷史是一個流動的空間,擁有許多不同面向,而不是一個點、一條線、或一個面。

以現代人的觀點,零碎地、片斷地探究許多歷史社會現象,必定有所缺失或偏頗,因此,希望這系列文章只是一個開端,不是一個結論。


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健康、運動、以及新女性

跳脫前拉斐爾派與唯美主義的世界,社會的另外一端—或說大部份的西方中、上流階級社會—女性相比過去幾世紀以來的前輩們,終於被允許從事騎馬、散步、騎單車、打槌球、射箭、以及打網球等鄉野戶外活動。

即使這些戶外活動在當時並不被視為「運動」,而是紳士、淑女們的社交行為之一,例如:網球最初的設計,是給中、上流階層年輕人一個輕鬆且非正式的交流場合;騎單車則被視為一種富裕人家打發時間的交通方式。

但這些活動帶來的是「舒適且便於活動的著裝需求」,因此, 艾蜜莉亞.布魯姆爾的裙褲終於在1880年代被社會接受、成為摩登女性騎單車與散步束裝,再加上其他從男裝借鑒的款式,諸如:毛呢大衣、防水風衣、搭配領帶與漿挺假領(Stiffly Starched Collar)的套裝、以及馬褲(此時裙褲搭配的不再是土耳其燈籠褲、而是馬褲)

不過,對當時信奉「端莊淑女不得穿男裝」的社會而言,這些摩登女性服飾仍相當驚世駭俗,而且按當時著裝要求,戶外活動束裝僅限進行該活動時穿著,所以,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前,束腹、裙撐、以及長裙仍是一位端莊且時尚的中、上流階層淑女基本搭配。

1885年的女性網球裝,比起平日穿著的晨服與晚裝,
裝飾較少、裙長較短、僅至腳踝,
但裙撐與束腹一件不少。
1880年代女性打網球的模樣,
必須一邊追球一邊拎著裙子跑。
由愛爾蘭畫家約翰.拉威利爵士於1855年描繪的中、上流階級打網球的情景,
雖然男性角色模糊,但可隱約看出當時男性的網球裝也不是那麼輕便。
1890年代給未婚與已婚女性、以及女童的網球與外出服飾黑白廣告,
來自美國的1895年裙褲裝,
包含從男裝借鑑的翻領夾克、漿挺的假領、領結、以及馬褲。
十九世紀末時髦女性身著裙褲裝騎單車。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來臨不僅推動了全球現代化,同時緩慢地改變了社會對性別的要求,越來越多女性獲得教育機會並投入專業工作。

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部份中產階級女性無論在公眾場合或私人財產領域,皆擁有更多獨立自主的權利,並被允許擔任零售助理、事務員、以及秘書等文職工作,雖然薪資仍普遍低於男性,而且經常因為結婚生子被取代;另外一方面,部份社會階級地位較低的女性則透過戲劇等娛樂表演舞台,逐漸踏足中、上流社會社交圈,有些甚至藉由利益或婚姻關係晉升中、上流階級。

乍看之下,女性權益似乎隨著社會地位提升,然而,於1890年至1914年席捲整個歐洲、美國、甚至俄羅斯的新藝術運動(Art Nouveau Movement)卻將物化女體推向另一個巔峰。

新藝術運動最初起始於裝飾性藝術與建築,受前拉斐爾派影響,重尚自然花卉線條與圖騰、異國文化、符號學、以及嘗試混合材質,並延續藝術工藝運動的訴求,講究精良的手工藝與品質。不過,相比女性成員頗為活躍的前拉斐爾派,新藝術運動推崇者雖熱愛女性、卻普遍視之為藝術創作與商業行銷的物件。

克萊兒.蘿絲(Clare Rose)於《新藝術運動時尚(Art Nouveau Fashion)》一書中描述:

「無論是鐵路、苦艾酒、束腹、咖啡、電燈、化學實驗室、藝術展覽、甚至俄羅斯鞋油,藝術家極盡渲染這些漂亮柔美的年輕女性身著時尚服飾、梳著異域風情髮型的影像。」

她指出,這些圖像無論視覺或心理都隱藏著情慾暗示,例如:新藝術運動代表性藝術家阿爾馮斯.穆夏(Alphonse Mucha)為菸草公司繪製的抽菸仕女圖—在當時,吸菸被視為絕對陽剛的男性特權。

阿爾馮斯.穆夏於1896年為菸草公司製作的系列海報《JOB》
描繪梳著異域風情髮型、穿著清涼的貌美女子吞雲吐霧。

另外一方面,女性日益獨立自主的社會地位、新藝術運動訴求盡善盡美的社會風氣、以及工業革命促成的大量製造成衣產業……開始產生化學效應—女性們對時尚的渴求增加,從過去唯有重大活動才訂製新衣的習慣,逐漸演變為季節性、甚至月度性需求,間接助長了查理斯.佛德瑞克.沃斯(Charles Frederick Worth)、雅克.法斯(Jacques Fath)等高級訂製服工坊的誕生,時尚刊物與報紙的大量發行也令高級訂製服工坊的最新設計迅速散播至全世界,成衣業者再競相模仿,衍生出批量訂製(Wholesale Bespoke)的生產模式。

以新藝術運動衍生而出的S型長束腹為例:

十九世紀末社會普遍認為基於衛生考量,身體與衣服之間,至少需間隔兩層內衣—因為當時流行的羊毛與蟬絲皆不可水洗、以及當時醫學理論相信,無論男女都應該將身體與環境隔離(這種理論應源自十九世紀末的西方國家生活衛生習慣並不太好)

因此,一位時髦的中、上流階級女性需要許多不同服飾因應各種場合,為了搭配這些服飾,她同樣需要各式各樣的內衣,例如:白天她需要一件時髦且合身的束腹、以及長至腳踝的襯裙;夜晚需要一件緊身束腹、低領背心、以及一件拖曳長襯裙;若是一位新嫁娘,她則需要一件裝飾有蕾絲或緞帶的束腹。

由於裝飾繁複的羊毛或蟬絲外衣,還有束腹、襯裙、裙撐等內衣結構經不起頻繁洗滌、須經常淘汰替換,因此富裕家庭女性多半擁有大量訂製服飾,而時尚雜誌、百貨公司、以及批量訂製模式出現後,越來越多女性習慣根據時尚雜誌刊或百貨公司型錄載的最新流行,到商店以自己喜歡的布料製作該商店特有的款式。

隨著新藝術運動擴散至全世界,S型長束腹與強調裝飾性的服飾日趨誇張,雖然1883年在英格蘭成立的功能性服飾機構(Rational Dress Association)曾從當時醫學的角度建議,女性內衣重量應降低至平均3.2公斤,然而,最初期的S型長束腹為前中心筆直、強調腰臀成S型曲線;1908年則演變為前中心筆直、托胸、纖腰、窄臀的樣貌。

雖說此時女性已被允許在獨處、私人時間褪下這些束縛,但大部份女性為了維持纖細的身形,依然會全天穿著束腹,美國作家蘿蘭.英格斯.懷特(Laura Ingalls Wilder)在她一系列傳記小說中,便曾提到母親教育她應該連夜晚都穿著束腹、以維持身材的事:

「另一件蘿蘭絕不妥協的事就是束腹。

在瑪莉前往學校讀書前,媽堅持瑪莉與蘿蘭都必須開始穿著束腹。

『你們都是淑女了。』媽以她溫柔的語調發出最後通牒。

瑪莉乖巧地遵循媽的忠告,連夜晚也穿著束腹。蘿蘭也在距離媽幾百哩以外的學校穿著她的束腹,但鐵條緊緊地束縛著她的身體中央、令她感覺自己像匹被迫套上馬具的馬而開始反抗。她從不乖乖按照媽的期望長時間穿戴束腹,或像其他女孩一樣緊勒腰身。

『在我結婚前,』媽警告蘿蘭:『你爸可以用雙手合握我的腰。』

『唔,我並不想讓任何人握住我的腰。』蘿蘭回答(另有一個版本為:『但爸現在無法用雙手握住你的腰。』)」

有趣的事,從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每一次新束腹的出現都宣稱比過去的款式更具功能性、更健康、更舒適。

1890年代的美國舞者,
拉.薩爾菲(La Sylphe,原名伊迪絲.藍貝拉.朗葛斐爾德,Edith Lambelle Langerfeld)
與她被緊勒成 S型的纖腰。
1880年至1910年束腹輪廓演變,
可以發現二十世紀初期,
女性的臀部越來越小,身體幾乎呈到三角錐狀。
新藝術運動時代束腹版型也益趨複雜
1903年晚裝。
女演員卡謬兒.克里佛德(Camille Clifford)
她亦是美國插畫藝術家查理斯.丹那.吉布森(Charles Dana Gibson)
筆下著名的《吉布森女孩(Gibson Girls)》靈感來源。
《吉布森女孩》是查理斯.丹那.吉布森自1890年代至1910年代期間繪製的黑白插畫,
描繪一系列時下時髦年輕女孩的樣貌,
被認為精準地傳遞當時社會對女性的期待與慾望,
同時展現新時代女性開始追求時尚、社會地位、以及性格的獨立與自主性。
查理斯.丹那.吉布森《吉布森女孩》系列中的其中一幅《衝擊(The Cursh)》
圖中,年輕貌美的吉布森女孩擺出風情萬種卻据傲的姿態,
一旁的男孩面露癡迷、極盡討好,
經過的老夫妻則表現出輕蔑、嫌惡的模樣。
吉布森女孩與老婦人的髮型與著裝也可看出明顯差異:
吉布森女孩蓬鬆、浪漫、略顯異國情調的髮型、
對比老婦人光潔、整齊的髮髻;
吉布森女孩性感、合身、優雅、修長的晚裝、
對比老婦人裝飾繁複、誇耀的禮服。

新藝術運動衍生的時尚與過去不同之處在於—時尚與服飾成為一種公眾探討的藝術,隨著戰爭情勢日漸嚴重,男性大量投入戰場,女性逐漸必須承擔男性社會責任、並為了工作出入公眾場合,舒適且簡約的服飾需求大增。

1903年至1906年,高級訂製服設計師,保羅.皮耶洛特(Paul Poiret)推出一套包含:一件靈感取自漢服的孔夫子外套(Confucius Coat)一款希臘式長袍(Hellenic Style)的造型,宣告徹底拋棄束腹與裙撐,將女性從內衣解放,美國大都會博物館(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曾如此評價他的設計:

「將女性自束腹中解放、化解乾綱獨斷、誇張曲線,皮耶洛特影響了服飾製作領域中,隨之而來的革命,並以立裁技術改變崇尚高級訂製服技巧的風氣。」

不過,保羅.皮耶洛特本身並非女性擁護者或女權主義支持者。他在自傳《時尚之王(The King of Fashion)》中表示,自己只是追求獨一無二的美,事實上,他的修長的設計—包含後來的蹣跚裙(Hobble Skirt)與哈倫褲(Harem Pants)—也並未將女性真正地從束縛中解放,而大多數西方女性也未因為他的設計放棄那些內在裝置直到戰爭結束。

 保羅.皮耶洛特1910年至1911年間設計的晚裝。
Photo Source/Hirokawa, T. (2002)
IN: Fukai, A. et al. (Eds.) (2002) 
Fashion” A History from the 18th to the 20th Century. 
Los Angeles: TASCHEN. p. 340.
1910年7月9日,保羅.皮耶洛特的模特兒們穿著他的設計展示新裝。
Photo Source/Manuel, H., L. (1910)
N: Fukai, A. et al. (Eds.) (2002) 
Fashion” A History from the 18th to the 20th Century. 
Los Angeles: TASCHEN. p. 344.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黃金年代,新時代的摩登女性終於被允許擁有自己的資產、可以自由戀愛,她們學會享受生活、寵愛自己,而女性服飾也相比過去幾世紀更為輕鬆、休閒,當時最熱門的款式是低腰短裙與簡約的低領襯衫。

1920年代,另一股由年輕、受過教育的摩登女性引領的「Flapper」風尚席捲西方社會。

這股風潮源自法國作家維克多.瑪格麗特(Victor Margueritte)於1922年出版的小說《野女孩(La Garçonn,英文書名為The Bachelor Girl)》女主角蓄短髮、抽菸、打扮像位男孩,此番自由且獨立的形象、啟發一眾新時代年輕女性並成為她們心目中的偶像。

女孩們紛紛將長髮剪短及耳、戴上遮陽帽與長耳環、化著與吉布森女孩崇尚自然健康美感迴然不同地濃妝與纖密的假睫毛、換下保守的長裙、穿上裸露小腿的短裙,她們開始混跡舞廳徹夜狂歡、如同男人一般抽菸喝酒、甚至嚮往小說一般刺激的曖昧關係。

1957年再版的《野女孩(La Garçonn,英文書名為The Bachelor Girl)》
女主角穿著男裝、抽菸的插畫。
1920年代 IT女孩、美國演員克拉拉.鮑(Clara Bow)
出身於美國紐約布魯克林區,
因演出電影《它(It)》而成為第一代 IT女孩(IT Girl)
她的纖細的眉毛、心型的雙唇、蓬鬆的紅色短捲髮、以及濃豔的妝令年輕女孩爭相模仿,
後來的卡通人物貝蒂.布便是以她為靈感。
下圖為電影《夢幻女友(My Lady of Whims )》中的造型。
1900年代女星露易絲.布魯克斯(Louise Brooks)
相比克拉拉.暴,她出身於相對富裕的家庭,
擁有專業音樂、舞蹈、以及表演訓練,
但以飾演浪蕩、邊緣、陰暗的角色稱著。

可可.香奈兒則在天時地利人和之下,成為這股時尚革命的核心。

她舒適、簡約、摩登、借用大量男裝剪裁與輪廓的設計,完美地符合對新時代新生活躍躍欲試的新女性。

對可可.香奈兒而言,服飾的細節不但存在邏輯性、還具有挑戰空間,每一顆鈕釦、每一個口袋的設計與位置皆有其存在的必要。她也是第一位從高級訂製服是跨足大量生產的設計師,以香奈兒最為著名的小黑洋裝(Little Black Dress)為例,她經常用蟬絲等昂貴的布料為貴客們量身訂製,但她會將同一款式改以縲縈等相對平價的材質大量生產。


可可.香奈兒身著自己最為著名的設計—小黑洋裝。
1916年,她甚至將版圖擴張至女性運動服飾,採用過去只使用在男裝製作的針織布(Jersey)並解釋:

「我解放了那個軀體、淘汰了那個臀線(直到1930年代才再次使用它)並創造了一個嶄新的輪廓……基於身為一位女裁縫的憤怒,我還改短了洋裝。」

1929年,可可.香奈兒身著針織布料製作的套裝。

不僅是香奈兒,另一位馳名於1920年代的設計師亦跨足女性運動服飾領域、並引發比香奈兒更勝的熱議。

尚.帕圖(Jean Patou)1920年代著名的晚裝設計師、也是第一位以「設計師領帶(Designer Tie)」為名義,將領帶從商品線中獨立而出、做為副牌銷售的設計師。

據傳他相當注重隱私,但同時也是一位臭名昭彰的好色之徒,另一方面,由於沉迷於賭博並為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留下的舊傷所苦,不幸地於1936年英年早逝,導致他在後世的知名度遠不如香奈兒等同世代設計師知名,但若仔細觀察他為法國知名網球選手蘇珊.蘭格倫(Suzanne Lenglen)設計的網球套裝,就會發現他對現在的運動服設計的影響。

1921年,蘇珊.蘭格倫震驚溫布敦網球錦標賽(Wimbledon Championships)
球場上,她身著尚.帕圖設計的白色及膝百褶裙無袖針織衫、頭戴一條鮮橘色髮帶

在當時,女性雖然因為戰爭打破社會階級與兩性規範而獲得些許解放,但要到1924年女性的裙長才逐漸縮短至膝蓋—別忘了同為女性的設計師可可.香奈兒還有一句名言:「最完美的裙長必須過膝。」因為她堅信膝蓋是女人身上最醜陋的部位—而將遮陽帽改為視線較佳但相對不構正式的髮帶、以及在公眾場合裸露雙臂的無袖針織衫更是驚世駭俗。

尚.帕圖之所以選擇與蘇珊.蘭格倫合作,無非是希望透過這套運動服飾證明自己並非只會設計高貴典雅的訂製晚裝,更何況蘇珊.蘭格倫獨特的個人魅力在當時絕不容忽視。

有別於1920年代其他運動選手,蘇珊.蘭格倫是當時少數幾位在公眾面前毫不掩飾自己的性格、以及對球場熱情的女性。Style.com曾如此描述這位人物:

「她會在座席間啜飲白蘭地;為一場糟糕的比賽落淚;在賽季結束後抱病臥床……」

在她三十九歲因惡性貧血逝世前,蘇珊.蘭格倫還改破天荒地拿下六季溫布頓網球錦標賽與法國網球公開賽(French Open)冠軍,她改變的不僅是女性追隨者們,而是向當時社會展現一種來自女性的活躍、解放、以及忠於自我的時尚與生活哲學。

蘇珊.蘭格倫身著尚.帕圖設計的網球裝。

但值得一提的是,從裙褲主義、前拉斐爾派、唯美主義、Flapper時尚、到可可.香奈兒與尚.帕圖,若以當時整個西方來看,仍然相對小眾,並非所有的女性都追隨流行改變了自己的服裝。可以確定的是,新時尚多半迅速地在年輕女孩與藝文團體之間引起風潮,多數年長族群仍認為無法遮蔽身體部位的服飾不夠端莊,堅持穿著束腹與包覆身體的服飾至第二次世界大戰後。

◆書館推薦延伸閱讀◆













◆參考資料◆

◆書籍◆
  • Blum, D., E. & Haugland, H., K. (1997) Best Dressed: Fashion from the Birth of Couture to Today. Philadelphia: Philadelphia Museum of Art.
  • Sterm, R. (Ed.) (1992) Against Fashion: Clothing as Art, 1850-1930. London: The MIT Press.
  • Bloomer, D., C. (Ed.) (1895) Life and Writings of Amelia Bloomer. Bostorr: Arena Pub. Co.
  • Johnston, L. (2005) Nineteenth-Century Fashion in Detail. London: Victor and Albert Publication.
  • Iwagami, M. (2002) ‘19th Century.’ in Fukai, A. et al. (Ed.) (2002) Fashion” A History from the 18th to the 20th Century. Los Angeles: TASCHEN.
  • Koga, P. (2002) ‘20th Century: First Half.’ in Fukai, A. et al. (Eds.) (2002) Fashion” A History from the 18th to the 20th Century. Los Angeles: TASCHEN.
  • Cunnington, C., W. & Cunnington, P. (1951) History of Underclothes. London: Michael Joseph.
  • Luck, K. (1992) ‘Trouble in Eden, Trouble with Eve: Women, Trousers and Utopian Socialism in Nineteenth Century America.’ In Ash, J. & Wilson, E. (Eds.) (1992) Chic thrills: A Fashion Reader. London: Pandora.
  • Veblen, T. (1899) The Theory of the Leisure Class. Toronto: Dover.
  • Perrot, P. (1981) Fashioning the Bourgeoisie: A History of Clothing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 Wilson, E. & Taylor, L. (1989) Through the Looking Glass: A History of Dress from 1860 to the Present Day. London: BBC Books.
  • Mackrell, A. (1992) Coco Chanel. London: B.T. Batsford Ltd.
  • Milbank, C., R. (1985) Couture: The Great Fashion Designers. London: Thames and Hudson.
  • Breward, C. (1995) The Culture of Fashion. Manchester: 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 pp. 145-223
  • Taylor, L. (1999) ‘Wool cloth and Gender: the use of woolen cloth in women’s dress in Britain, 1865-85’ in Haye, A. & Wilson, E. (Eds.) (1999) Defining Dress: Dress as object, meaning and identity. Manchester: 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
  • Breward, C. (1999) ‘ Renouncing consumption: men, fashion and luxury, 1870-1914’ in Haye, A. & Wilson, E. (Eds.) (1999) Defining Dress: Dress as object, meaning and identity. Manchester: 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
  • Schaffer, T. (2000) ‘Fashion Aestheticism by Aestheticising Fashion: Wilde, Beerbohm, and Male Aesthetes’ in Maynard, J. & Munich, A. (Eds.) (2000) Victorian Literature and Culture, Vol 28, No 1, pp. 39-54. Cambridge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網站◆
  • Boland, J. (2010) Coco Chanel: The History of the Fashion Designer Who Changed the Face of Style. http://www.1920s-fashion-and-music.com/Coco-Chanel.html [viewed 26/02/2010].
  • Thomas, P., W. (2001) Flapper Fashion 1920s C20th Fashion History http://www.fashion-era.com/flapper_fashion_1920s.htm [viewed 26/02/2010]
  • Koninklijke Bibliotheek (2010) La Garçonne http://www.kb.nl/bc/koopman/1919-1925/c17-en.html [viewed 26/02/2010]
  • Harry Ransom Center (1996) William Morris and His Circle http://www.hrc.utexas.edu/exhibitions/web/morris// [viewed 25/02/2020]
  • Channel 4 (2010) Time traveller’s guide to Victorian Britain: Class and Customs http://www.channel4.com/history/microsites/H/history/guide19/part05.html#aristocracy [viewed 24/02/2010]
  • Channel 4 (2010) Time traveller’s guide to Napoleon’s Empire: Words You Need to Know http://www.channel4.com/history/microsites/H/history/guide18/part03.html#bour [viewed 24/02/2010]
  • Channel 4 (2010) Time traveller’s guide to Napoleon’s Empire: class and customs http://www.channel4.com/history/microsites/H/history/guide18/part05.html [viewed 24/02/2010]
  • Corsets and Crinolines (2007) Tidbits: the Comical Crinoline http://www.corsetsandcrinolines.com/tidbits.php?index=3 [viewed 23/02/2010]
  • Kerley, J., P. (2001) Amelia Bloomer http://www2.kenyon.edu/Khistory/frontier/ameliabloomer.htm [viewed 20/02/2010]
  • National Portrait Gallery (2010) The Seneca Falls Convention July 19-20, 1848
  • http://www.npg.si.edu/col/seneca/senfalls1.htm [viewed 20/02/2010]
  • Leicester Arts and Museum (2007) The Dryed Collection part 1 http://gimson.leicester.gov.uk/leicesterdesigners/harry-peach-dryad/the-dryad-collection-part-1/ [viewed 25/02/2010]
  • Pickford, H. (2009) 1920: Flappers http://perpetualflapper.blogspot.com/2009/02/1920-flappers.html [viewed 25/02/2010]
  • Pasoce, C. (2008) Flapper Fashion http://www.rambova.com/fashion/fash4.html [viewed 25/02/2010]

留言

+POPU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