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時尚產業的科技新星、以及夕陽餘暉
久違的閒聊長文(笑)
最後一次長文更新竟然是2014年,真的有種「Oh My God!」的感覺。
並不是放棄撰寫長文,而是進入2015年後,為了正職工作瘋狂忙碌、再加上沒有遇到好的主題和好的對象,抱持著「與其寫爛,不如慢慢等待好題材出現!」的心態,不知不覺2015年竟然已經快過完了!?
不過!先前曾在facebook fanpage提到,目前正在籌備新計劃,長文的更新也在新計劃中,還請大家耐心等待(鞠躬)
今天的閒聊也和新計劃有關(笑)
每天閱讀大量雜七雜八的訊息算是個人長久習慣,但並未特別專注於服飾產業信息,有些朋友或許會很驚訝,相比BOF或Style.com,我個人其實更偏好閱讀Insider或上下游市集之類的網站,總之就是什麼都看、但不特別愛看時尚新聞(笑)雖然奢侈品財報之類的市場訊息還是會看的。
從九月中開始,因為著手準備新計劃,注意力逐漸集中在時尚產業發展與管理相關資料,邊看忍不住邊思考一個問題,一直到今天在A Shaded View on Fashion Film的fanpage上,看到Lady Gaga與Tom Ford合作的這支影片,才決定提出來問問大家的想法:
說白了這支影片的內容很直接粗暴:就是由Nick Knight導演、Lady Gaga演唱、一群模特看似隨音樂舞動,其實目的在展示Tom Ford 2016年春夏系列。
相比Burberry線上直播時裝秀、Givenchy邀請一般群眾入場看秀、或是某部落客在秀場零時差用instagram報導、還是模特又倒掛又露屌......這支影片實在沒有太新穎的科技、或太引人注目的話題,但不得不承認這又是一種新的新款行銷方式——天知道明年會不會有品牌跟進,找Kenya West唱首歌、由Kardashian一家人走秀兼拍片?
這兩年全球時尚產業的運營狀況都不盡理想,更因為血汗工廠、環境汙染、動物保育等問題惡名昭彰,但誰都無法否認,近五年的服飾行銷、公關、以及媒體領域的飛速成長和領先。
點進這篇文章前貼的照片拍攝地點是2014年在上海舉辦的Dior回顧展,忘記當初是否曾提到,這個展讓我想起倫敦的Hermès紀念展,那時候一起參觀的藝術家朋友感嘆,時尚品牌真願意砸錢辦展覽。
從滿大街的時尚部落客、與各種藝術家的跨界合作、零時差的時裝秀轉播、到與各大網路科技公司異業合作(instagram、Apple Watch、Uber、Airbnb......)時尚品牌幾乎分分秒秒都在刷新模式與新話題。
但為什麼時尚從業人員總要抱怨:其實揭開公關與媒體辛苦經營的華美布幕之後,是近乎腐爛、衰老、垂死的夕陽產業?
這裡不是否認手工與傳統工藝,而是想探討產業環境。為什麼我們願意容忍老舊制度?血汗壓榨?(超長工時和超低薪資、甚至免費實習?)環境破壞?性別、年齡、外貌、身份背景歧視?
Burberry前執行長Angela Ahrendts跳槽Apple時,曾有篇報導提到,對於擁有豐富時尚產業背景的新上司,Apple的高管們紛紛表示歡迎,但也半開玩笑的說要繃緊神經,因為「我們都看過《穿著Prada的惡魔》」
雖說Angela Ahrendts究竟是不是惡魔,只有她的下屬知道,他人無從評論,可這產業對外表、年齡、以及體型的嚴峻要求,还有對身份和金錢的瘋狂追捧,至今依然令人詬病,時尚從業人員經常自嘲業內只有Bitch和Gay,女性從業人員佔比極高、對同性戀的接受度與友善度也極高,但稚齡模特遭受性騷擾或性侵害的傳聞也一直沒有停過。
不知道這是否能稱為業界的「奇怪現象」?
可大部份的從業人員似乎將一切視為理所當然,抱持著「我當年也是這麼苦過,所以菜鳥經歷這些實在無須大驚小怪。」的微妙高冷態度,經常令人產生「被藐視感」,似乎不知道當紅時尚新星就不值得他/她浪費口水和你說話,似乎因為這類人太多,神奇的導致許多人特別珍惜好脾氣、好個性、不打嘴砲、願意幫忙的爛好人也是妙事一件(推薦閱讀我們KOL的派對 )
還記得大學第一年,講台上的老師半開玩笑的說,很多學長姐畢業後都轉行,十年後依然堅持的人只有個位數。
一位朋友中途轉行投身醫藥界,因為對服裝的熱情而再次回到服裝公司,堅持了一年多後放棄,原因是產業環境「太爛了!」
這句話聽了有點心驚、有點心寒,但更多是疑惑。
數位科技和生活藝文,時尚產業一項都沒少參與,究竟是什麼原因讓整個產業的百分之九十仍然沉浸在過去的餘暉?似乎值得好好思考與討論。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