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y! Punk! Will You Die Tonight?」系列專訪:刺青師 喬治
在大家正式閱讀這篇專訪前,我必須為自己先入為主的想法道歉。
過去因為工作或純粹幫忙朋友,修改過各式各樣的文章,所以,很自然地認為這篇專訪同樣需要花時間修改,因此,從今天中午就開始督促SDOD的Doritsu幫我催稿,擔心趕不及今晚上稿。
事實證明,我錯了。
這篇文章根本不需要修改,內容甚至條理分明到只要複製貼上即可,頓時令我大感慚愧,立刻傳訊息問Doritsu:「你們確定,今天的受訪者之前的職業不是作家嗎?文學造詣也太好了吧!?」
回歸正題,若長期關注+DOC+的朋友,相信已發現,這篇專訪的主題是SDOD專訪的延續。
是的,他們是系列文章。
起因是SDOD設計師之一的Doritsu傳訊息告訴我,他們預定在四月份聯合身邊好朋友,舉辦一場活動,問我是否有興趣?
廢話!當然有興趣呀!
說完卻馬上驚覺自己因工作地點,百分之百無法到場。。。。。。但到不了場沒關係!+DOC+這個平台難道是放在網路上好看的嗎?於是立刻誇口:
只要是跟這個活動有關的人,我通通為他們寫專訪!(自己當主編就是這麼爽!)
「Hey!Punk!Will You Die Tonight?」系列,本來預定上週開始上稿,內容除了SDOD之外,還會包含參加本次活動的DJ、刺青師、以及店家,專訪問題都準備好了,在寄出的那一刻卻發生太陽花學運。
因國難當前,和SDOD商量後,決定將專訪無限期延後,希望讀者將焦點放在當前社會國家議題,但沒想到整個事件如此延宕至今。
這一週,我們可以看到,臉書的牆從一片黑色,到如今大家又紛紛換回自己的笑臉;
從各種憤怒和哀傷的文章,到現在再度出現下午茶和自拍照;
甚至,從討論兩位學運學生代表的發言,到現在改聊他們的外套和抱枕。
我們知道民眾是健忘的,但這不是個應該被遺忘的事件。
所以,前天問了SDOD的意見,決定將原本專訪的方向稍微調整,從今天開始繼續刊登,一是希望響應明天330凱道靜坐,因為我自己無法到場,希望透過文字盡一點微薄的力量;二是知道SDOD和他們的朋友,幾乎從學運第一天就輪流到場支援。
我希望透過他們的雙眼和文字,告訴任何有機會閱讀+DOC+的人,現在正發生在台灣的事,而且記住這些畫面哪怕一秒也好。
說了那麼多,我還是要多說一句:
非常感謝今天的受訪者,彫針 Knit Studio的刺青師 喬治,願意接受我這個陌生人的專訪,並且如此詳盡地回答這些尖銳的問題,同時,感謝他在323那天晚上到行政院現場,成為「站出來的人」的一員。
請用一句話介紹自己?
透過不斷學習及實踐,以創造刺青師的價值。
為準備這篇專訪,我查了一些資料,發現不少「如何成為刺青師?」的文章,發現一般人似乎對「刺青師」這門職業擁有憧憬,但又不得其門而入,是否可以請你分享自己入行的經驗?
我對「憧憬」一詞所下的定義是:
「人生的目標」
在我的設定下,我告訴自己必須追逐內心最想要的。
剛退役時,我告訴現在的師父彫昌:
「為了獲得更多元的知識和能力,我想主動學習、以試圖更了解自己要的是什麼。」
退役後,我幸運地進入實踐大學服裝設計系,然而經過一年半的學習,發現自己對創造圖像的興奮程度遠超過服裝,因此,決定加入當時已經考慮了七、八年的刺青團隊。
再次強調,我是個幸運的人,有一位體恤朋友、夥伴的好師父。
入行後,從圈子裡看圈子外,對這份職業以及「刺青」又有什麼不同的體驗?
在開始「執針」在別人皮膚上作畫前,我也只是「提供自己的皮膚給別人當畫布」的人,所以,過去其實沒想過這類問題。
但現在已開始自己的刺青師生涯,且我們團隊經常接觸國際知名刺青師,透過談話發現許多有趣的地方,例如:
以「喜愛刺青的朋友」和「刺青師」兩者的關係來說:
在國際上(一般指成熟的刺青市場、環境),是前者主動尋找自己喜愛的風格,進而將後者的作品放在自己身上;
可在台灣是相反的情況:大部分都是由後者去配合前者、畫出前者想要的圖像。
以上兩例的差別,不曉得讀者們有什麼想法?
我想說的是:
作為一位刺青師,應該帶領客戶往更成熟的環境前進,如此才能更豐富客人的選擇。
「刺青師」和「刺青」從過去的「自我識別」的歷史角色,到近代逐漸形成一種:包含多元意義、獨特的「表演者」和「創作品」,有些人甚至視之為「藝術家」和「藝術品」的關係,請問:
對你而言,「刺青師」是否等於「藝術家」?
是否將自己的作品視為藝術創作?
刺青師是否將自己的作品視為藝術創作?
我想若「自我創作」過程牽涉到「藝術」一詞,對我而言壓力太大了。
我現在的創作不設限於任何風格、亦保持不被他人的風格干涉的原則,慢慢摸索,先讓自己的創作走出一條獨特道路,其餘就交由他人評論吧!
帶領我進入刺青環境的師傅們,用各種方式告訴我們:
必須了解自我,透過了解才能創造出自我風格。
你又會如何解釋刺青師和其作品的關係?
我把每一件作品都視為「要刺在自己身上的刺青」,這樣而已。
成為刺青師前,聽說你曾經是位職業軍人,是否願意分享轉職的心路歷程?
在軍中封閉的體制下,我開始思考:自己是否真的想要如此一成不變的未來?
因此,在退役前下定決心離開軍中,父母當然反對我固執己見,但堅持自己的意志活下去是我的目標。
聽聞這次太陽花學運,你一直在現場支持,是否可以分享決定支持學運的理由?
其實我並沒有一直在現場,只有23號佔領行政院那一晚。
我的理由是:
每個人都應保有自己的意識,選擇自己的未來,而台灣政局現況似民主卻非民主,台灣人民應對自己國家局勢有所反應和關切,所以我選擇「自有」、「自決」去戰鬥!
是否可以分享參予太陽花學運的過程中,你所看到的現場實際狀況?以及學運所帶給你的衝擊?
我的重點不是放在這次的學運,台灣這幾年經歷這麼多事件,例如:大埔、核四。。。。。。等,都是該關注的議題,學運只是其中一環,被放大了。
身為台灣公民,平時就該培養反思的能力,不間斷地思考各項事件的前因後果。
這次學運過程中,聽到有人說想看到現場衝突的畫面,我認為還是有很多人持著看戲怎麼演的心態,令我覺得可悲;但另一方面,因為這次學運,更多人開始關注公共議題,這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身為一位前軍人,現在的職業在一般主流社會價值觀中,屬於被劃分為街頭次文化的族群,曾經經歷過傳統的、必須服從命令、絕對遵守國家指示的教育,到如今深入街頭群體,請問你如何看待政府對這次學運的反應?學生的反應?還有台灣社會的反應?
軍事教育下的我,擁有反骨、質疑、不妥協的個性,當然不是為反抗而反抗,在不影響完成任務執行力的前提下,不喜歡長官管我的造型,所以我留鬍子、剪怪異髮型。
我要表達的是:別用一個人的外表去界定一個人。
所以,我退役後更放大了這部分,我穿裙子在實踐大學上課。
選擇就讀服裝設計系和進入刺青這個行業,都訴說著這樣的想法,延續著這樣的個性。
其實,當時在部隊的我們,每天還擔心台灣何時會被中國武力侵犯,但今非昔比,政黨輪替後,現在的政府「看似」給了我們一個安穩的時局,但其實台灣人民的心中仍然懷著被中國以其他方式占領的隱憂,
所以,我認為台灣的未來仍然需要我們去抗戰、發聲、教育。
更多關於喬治和他的作品可以參考他的刺青工作室facebook fanpage:
過去因為工作或純粹幫忙朋友,修改過各式各樣的文章,所以,很自然地認為這篇專訪同樣需要花時間修改,因此,從今天中午就開始督促SDOD的Doritsu幫我催稿,擔心趕不及今晚上稿。
事實證明,我錯了。
這篇文章根本不需要修改,內容甚至條理分明到只要複製貼上即可,頓時令我大感慚愧,立刻傳訊息問Doritsu:「你們確定,今天的受訪者之前的職業不是作家嗎?文學造詣也太好了吧!?」
回歸正題,若長期關注+DOC+的朋友,相信已發現,這篇專訪的主題是SDOD專訪的延續。
是的,他們是系列文章。
起因是SDOD設計師之一的Doritsu傳訊息告訴我,他們預定在四月份聯合身邊好朋友,舉辦一場活動,問我是否有興趣?
廢話!當然有興趣呀!
說完卻馬上驚覺自己因工作地點,百分之百無法到場。。。。。。但到不了場沒關係!+DOC+這個平台難道是放在網路上好看的嗎?於是立刻誇口:
只要是跟這個活動有關的人,我通通為他們寫專訪!(自己當主編就是這麼爽!)
「Hey!Punk!Will You Die Tonight?」系列,本來預定上週開始上稿,內容除了SDOD之外,還會包含參加本次活動的DJ、刺青師、以及店家,專訪問題都準備好了,在寄出的那一刻卻發生太陽花學運。
因國難當前,和SDOD商量後,決定將專訪無限期延後,希望讀者將焦點放在當前社會國家議題,但沒想到整個事件如此延宕至今。
這一週,我們可以看到,臉書的牆從一片黑色,到如今大家又紛紛換回自己的笑臉;
從各種憤怒和哀傷的文章,到現在再度出現下午茶和自拍照;
甚至,從討論兩位學運學生代表的發言,到現在改聊他們的外套和抱枕。
我們知道民眾是健忘的,但這不是個應該被遺忘的事件。
所以,前天問了SDOD的意見,決定將原本專訪的方向稍微調整,從今天開始繼續刊登,一是希望響應明天330凱道靜坐,因為我自己無法到場,希望透過文字盡一點微薄的力量;二是知道SDOD和他們的朋友,幾乎從學運第一天就輪流到場支援。
我希望透過他們的雙眼和文字,告訴任何有機會閱讀+DOC+的人,現在正發生在台灣的事,而且記住這些畫面哪怕一秒也好。
說了那麼多,我還是要多說一句:
非常感謝今天的受訪者,彫針 Knit Studio的刺青師 喬治,願意接受我這個陌生人的專訪,並且如此詳盡地回答這些尖銳的問題,同時,感謝他在323那天晚上到行政院現場,成為「站出來的人」的一員。
Photo Source / 喬治
請用一句話介紹自己?
透過不斷學習及實踐,以創造刺青師的價值。
喬治的手稿和作品。Photo Source / 喬治
為準備這篇專訪,我查了一些資料,發現不少「如何成為刺青師?」的文章,發現一般人似乎對「刺青師」這門職業擁有憧憬,但又不得其門而入,是否可以請你分享自己入行的經驗?
我對「憧憬」一詞所下的定義是:
「人生的目標」
在我的設定下,我告訴自己必須追逐內心最想要的。
剛退役時,我告訴現在的師父彫昌:
「為了獲得更多元的知識和能力,我想主動學習、以試圖更了解自己要的是什麼。」
退役後,我幸運地進入實踐大學服裝設計系,然而經過一年半的學習,發現自己對創造圖像的興奮程度遠超過服裝,因此,決定加入當時已經考慮了七、八年的刺青團隊。
再次強調,我是個幸運的人,有一位體恤朋友、夥伴的好師父。
喬治的手稿。Photo Source / 喬治
喬治的手稿。Photo Source / 喬治
入行後,從圈子裡看圈子外,對這份職業以及「刺青」又有什麼不同的體驗?
在開始「執針」在別人皮膚上作畫前,我也只是「提供自己的皮膚給別人當畫布」的人,所以,過去其實沒想過這類問題。
但現在已開始自己的刺青師生涯,且我們團隊經常接觸國際知名刺青師,透過談話發現許多有趣的地方,例如:
以「喜愛刺青的朋友」和「刺青師」兩者的關係來說:
在國際上(一般指成熟的刺青市場、環境),是前者主動尋找自己喜愛的風格,進而將後者的作品放在自己身上;
可在台灣是相反的情況:大部分都是由後者去配合前者、畫出前者想要的圖像。
以上兩例的差別,不曉得讀者們有什麼想法?
我想說的是:
作為一位刺青師,應該帶領客戶往更成熟的環境前進,如此才能更豐富客人的選擇。
喬治的刺青工作室一角。Photo Source / 喬治
「刺青師」和「刺青」從過去的「自我識別」的歷史角色,到近代逐漸形成一種:包含多元意義、獨特的「表演者」和「創作品」,有些人甚至視之為「藝術家」和「藝術品」的關係,請問:
對你而言,「刺青師」是否等於「藝術家」?
是否將自己的作品視為藝術創作?
刺青師是否將自己的作品視為藝術創作?
我想若「自我創作」過程牽涉到「藝術」一詞,對我而言壓力太大了。
我現在的創作不設限於任何風格、亦保持不被他人的風格干涉的原則,慢慢摸索,先讓自己的創作走出一條獨特道路,其餘就交由他人評論吧!
帶領我進入刺青環境的師傅們,用各種方式告訴我們:
必須了解自我,透過了解才能創造出自我風格。
喬治的作品「怪獸」。Photo Source / 喬治
你又會如何解釋刺青師和其作品的關係?
我把每一件作品都視為「要刺在自己身上的刺青」,這樣而已。
喬治的作品「小蛇」。Photo Source / 喬治
喬治的作品「鸛鳥」。Photo Source / 喬治
成為刺青師前,聽說你曾經是位職業軍人,是否願意分享轉職的心路歷程?
在軍中封閉的體制下,我開始思考:自己是否真的想要如此一成不變的未來?
因此,在退役前下定決心離開軍中,父母當然反對我固執己見,但堅持自己的意志活下去是我的目標。
喬治的作品「星空夜景樂器」。Photo Source / 喬治
聽聞這次太陽花學運,你一直在現場支持,是否可以分享決定支持學運的理由?
其實我並沒有一直在現場,只有23號佔領行政院那一晚。
我的理由是:
每個人都應保有自己的意識,選擇自己的未來,而台灣政局現況似民主卻非民主,台灣人民應對自己國家局勢有所反應和關切,所以我選擇「自有」、「自決」去戰鬥!
喬治的作品「羽毛」。Photo Source / 喬治
是否可以分享參予太陽花學運的過程中,你所看到的現場實際狀況?以及學運所帶給你的衝擊?
我的重點不是放在這次的學運,台灣這幾年經歷這麼多事件,例如:大埔、核四。。。。。。等,都是該關注的議題,學運只是其中一環,被放大了。
身為台灣公民,平時就該培養反思的能力,不間斷地思考各項事件的前因後果。
這次學運過程中,聽到有人說想看到現場衝突的畫面,我認為還是有很多人持著看戲怎麼演的心態,令我覺得可悲;但另一方面,因為這次學運,更多人開始關注公共議題,這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喬治的作品「心臟」。Photo Source / 喬治
軍事教育下的我,擁有反骨、質疑、不妥協的個性,當然不是為反抗而反抗,在不影響完成任務執行力的前提下,不喜歡長官管我的造型,所以我留鬍子、剪怪異髮型。
我要表達的是:別用一個人的外表去界定一個人。
所以,我退役後更放大了這部分,我穿裙子在實踐大學上課。
選擇就讀服裝設計系和進入刺青這個行業,都訴說著這樣的想法,延續著這樣的個性。
其實,當時在部隊的我們,每天還擔心台灣何時會被中國武力侵犯,但今非昔比,政黨輪替後,現在的政府「看似」給了我們一個安穩的時局,但其實台灣人民的心中仍然懷著被中國以其他方式占領的隱憂,
所以,我認為台灣的未來仍然需要我們去抗戰、發聲、教育。
喬治的手稿。Photo Source / 喬治
更多關於喬治和他的作品可以參考他的刺青工作室facebook fanpage:
留言
張貼留言